近日,萍鄉市第二人民醫院靜脈治療專科護理小組應用BMST技術再次成功為一例普外科危重癥患者開通血管通路,保障了該患者的后續靜脈治療,為其進一步治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20年10月的一天,市二醫院靜療小組接到普外科會診申請,要求為一名危重患者行PICC置管,組長歐陽華和兩名成員一同趕到普外科,了解到目前該患者病情危重,神志不清,右上肢缺如,右下肢偏癱,空腸高位造瘺,營養支持一直依靠完全胃腸外營養,后續治療周期較長,外周靜脈穿刺非常困難,為滿足繼續治療,醫生強烈要求行PICC穿刺。
在查看并分析患者病情、生化指標及血管條件后,歐陽華認為有PICC置入的適應癥及必要性,在與患者家屬進行充分的告知并取得其知情同意后在病房為其進行了床邊PICC置管。在靜療團隊的密切配合下,術中一次穿刺成功,出血量少,并應用ECG定位確認導管尖端位置,術后胸片提示PICC導管尖端位于T7水平處,一切是那么的有條不紊,一條生命通道建立了!患者當日即使用了該導管進行靜脈輸液治療。
那么,什么是PICC?
PICC,即經外周置入的中心靜脈導管。是由取得相應資質的專科護士操作的一項專科護理技術,一般首選上肢貴要靜脈,其尖端位于上腔靜脈,留置時間可長達1年,能為患者提供中期至長期的靜脈輸液治療,能滿足腫瘤患者常規化療療程的需要;減少了頻繁靜脈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避免了刺激性藥物對患者血管的損傷,保護了患者的外周靜脈;徹底杜絕和避免了化療藥物的外滲和對局部組織的刺激。
PICC置管比中心靜脈導管置管的危險性要低,避免了頸部和胸部穿刺引起的嚴重并發癥如血胸、氣胸,感染發生率同樣比CVC低。
隨著PICC技術的發展,ECG定位聯合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置入PICC(簡稱BMST)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對比傳統的盲穿,該項技術具有實時引導、全程可見、穿刺成功率高等優勢,能有效減少靜脈炎、血栓、軟組織損傷、異位和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方便了患者關節活動,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市二醫院自2014年開始應用該技術,靜療小組為全院各科有需求的患者進行PICC置管,特別是對于外周靜脈穿刺非常困難、危重癥等患者,并進行后期維護培訓、指導和同質化管理,為患者提供安全的生命通道,同時促進了專科護理技術發展。
(靜療小組 歐陽華 供稿)
評論列表
我要評論